而在这之前,他们已买下了德尔塔基金百分之三的股份,吴云龙先生成了这项基金的惟一华人董事。”方丹用流利的英语说着。
“你是CBC吗?”杰夫问道。那几个字母是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的英文缩写。
“不,我不是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但我对卑街的了解不一定比你少。”方丹说。
十点三十分,南江市招商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吴云龙先生作为龙华达集团的董事长和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开始致辞。
肖翰仔细地观察着主席台上的每一个人,他在考虑着他们每个人的角色以及下一步如何同他们打交道。主持人吴云龙看上去脸色红润,他讲话时的英语略带一点口音,但是发音很准确,也很流利。他的眼睛眯缝着看着台前的观众。肖翰听说过吴云龙的许多传奇故事,在加拿大的华人富豪中,他肯定是排在前几位的。肖翰想到这里又转头向主席台望去。主席台上还有另外两位龙华达的合伙人。张伯华,戴着一副宽边的眼镜,看上去更像一名教授或学者。他是中国内地80年代后期崛起的红色资本家,当过兵,上过大学。改革开放后从事小说创作。他很快出名,随后又开始写剧本。他把稿酬赚来的几万块钱投到了特区的房地产,他还利用他写作成名后的关系搞起一间贸易公司,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最成功的下海文人。他在1989年开始同吴云龙的香港公司合作,在中国内地做成几笔相当成功的房地产生意,后来考虑到投资风险时,他们中止了几个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同年冬天他把南江市水泥集团的项目介绍给吴云龙,他们开始策划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项目。他身边坐着的陈鑫达,头发完全秃光,看上去油光铮亮,他的嘴习惯性地微微张着,露出几颗镶金的假牙。他手腕上戴着一只镀金的劳力士手表。他70年代在台湾时还只是一个小业主,除了几块地之外,他没有什么资产和财产。等到80年代中期,他自己都不知道那几块地全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增值。他一下子成了一个大富翁。他在80年代后期认识了几位在温哥华的台湾大富豪。他在投资地产项目时与吴云龙开始合作。1990年台湾股市大跌时,他移民加拿大,入股吴云龙的公司,成为他的合伙人之一。吴云龙致辞之后,南江市市长何大年开始介绍投资环境和项目。市长看上去有四十多岁,在珠江三角洲的几个有名的开放城市中,他是年纪最轻的一个。他快步走到一个投影机前,把手略微背后,用不流畅但听上去还清晰的英语向听众问候。他身边的市府外事处的一位小姐打开投影机,并翻译他的介绍。
市长是以大胆和务实而出名的。1988年他由经委主任提升为主管经济的副市长,他上任后以懂经济和敢于大胆改革而闻名。一年后他升任市长,那一年他倡导的一系列大胆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措施受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甚至有传言他很快下台。但他还是市长,只是调子放低,步子放慢。当1992年春节从南向北刮起经济的大旋风时,他早已开始实施他的一些大胆的计划和想法。这次南江市水泥集团公司到多伦多来借壳上市就是他最大胆的计划之一。
市长在演讲时,代表团的其他几位成员也在暗暗为他鼓劲。外经委王顺开主任是向市长建议到海外借壳上市的人,他是从中资企业在香港借壳上市那里得到的启发。他曾是南江市一家最大外贸公司的总经理,至今为止他参与的对外项目已不下几十个。他身边的一位是经委主任刘宾,负责市里老国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市长还交给他另一项任务,尝试老国营企业的产权和股份制的改造。他看上去严肃、深沉。他身边坐着的是小个头的水泥集团总经理。他身材胖胖的,脸上带着憨厚实在的微笑。他希望这次海外上市成功,那时候别人就会把他看作是一个跨国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这位经理身边的位子空着,那是市府外事处一名科员的,外语本科毕业,她正在给市长作翻译。
主席台的中间还坐着一位安大略省贸易部部长助理,他身边还有一位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的商务参赞,他是一名职业外贸官员。他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来到加拿大的国内招商团工作。
招商会进行了一个小时,会场上的气氛还算热闹。杰夫对肖翰说:“这位市长看上去是个很出色的推销员,他在竭力推销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听他讲完之后,谁还会不相信这一地区是近几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方。他通过数字来说话,这样就会激起听众兴趣。我们得赶紧上前去同市长认识,今天来了不少人,我们得抓紧时间从市长的口里多掏出一些东西。你为什么不主动上前打招呼?”杰夫问。肖翰看到市长从主席台上走下来,离他有十几米远的地方就向他打招呼。(十一)